日本國土主要由北海道, 本州, 四國, 與九州四大島組成; 最北的ㄧ級行政區~ 北海道是47個都道府縣中唯一的道, 亦是除本州之外最大的島.  札幌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與最大城市.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有關名稱的由來, 維基百科是這麼說的: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奈良時代平安時代,當時的居民與本州島東北部的居民同被稱作蝦夷,兩者應為同一民族,並且可能是現在的愛努族的祖先。

 

   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愛努人

 

         明治元年(1868),新政府決定在蝦夷人居住地設置箱館裁判所,隨即把名稱改為箱館府1869蝦夷地改稱北海道,設置1186郡(地理分區)。同年7月設置北海道開拓使(箱館府因此廢除)之後,北海道的開拓正式進行。1882廢止開拓使,設置函館縣札幌縣根室縣三縣取代開拓使。1886取消3縣,改設置北海道廳。由於明治政府的政策許多日本人從內地的各地往此遷移居,開拓熱潮於是湧入了道內各地。

         1869,明治政府要求為「蝦夷地」取新的名稱時,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「北」(きた)、「カイナー」(阿伊努族對當地的稱呼)的「カイ」,以及日本對領土常使用的「道」(どう),合併為「きたかいどう」,翻成漢字為「北加伊道」,獲得採用。但考量配合律令制時代的五畿七道的「東海道」、「南海道」、「西海道」,因此轉為「北海道」(ほっかいどう)。

  

         多年前因收集到一張札幌雪祭的電話卡, 而心生嚮往, 實際上對北海道的認識並不深; 後來有次無意中與日本友人談起, 他笑說值得ㄧ看的可不只有雪祭! 北海道四季各有不同風味, 每個季節去都會有不同的感動.  可惜由於交通上的考量, 讓向來自助習慣的我們, 遲遲未能成行, 這回趁著小元寶吵著要看雪, 順勢選擇北海道, 也算是圓ㄧ個許久的夢!

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 終年不結冰的支芴湖

 

         聽多了北海道乳製品, 本以為北海道以畜牧為主, 然而事實上, 他們很積極的在發展觀光, 以道內總生產的產業結構比來說, 觀光事業高達76.7%.  1972, 因應札幌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, 日本政府設置了北海道開發廳作為旅遊事業發展中心, 新千歲機場的開發和鐵路的整備, 也成為旅遊發展的強力後盾; 春櫻, 夏季美瑛, 富良野的薰衣草, 釧路濕原, 秋楓, 冬天的雪祭與滑雪, 溫泉等, 不只觀光, 各產業也連帶發達起來!  走在札幌街頭, 歐美人士比例高的令我意外, 各觀光點除了有數種語言的簡介, 有些還有會說中英文的服務人員, 連溫泉旅館的婆婆都來撂兩句, 足見對觀光的重視! 過年那時大陸正在鬧雪災, 卻遇上不少香港人大陸人跑來這兒賞雪, 感覺還真是有點兒怪...

 

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  撂英文的婆婆

 

         不過, 雖說是以觀光事業為主, 最大宗的客源應該還是日本人, 所以千歲機場航空公司櫃檯的數量, 國內線是國際線的好幾倍, 唯一的登機室有兩個登機門, 因為班機不多, 時間也錯開, 保證不會塞爆, 所以空間剛好, 日本人拿手的空間利用在此展露無遺!  不可思議的是只有4個入境櫃檯, 1個行李輸送台, 2個關稅檢查口, 要不是不能照相, 我還真想拍照留念呢!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國際線就10來個櫃台

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一直延伸的國內線, 右邊的排隊隊伍是國際線等行李檢查的....

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 國際線的登機室, 綠字看版那裡有一個小小的免稅店和食品店, 不過也就到底了!

 

         北海道分四大區, 旅遊書與維基百科的各區城市略有差異, 應是認知上的不同,  參考參考便是, 不必太介意!

    道央:札幌市、小樽市、定山溪、富良野市、美瑛

    道南:函館市、登別、支芴湖、洞爺湖、湯之川

    道東:釧路市、網走市、知床、阿寒湖、屈斜路湖、摩周湖、層雲峽、十勝川

    道北:旭川市、稚內市

 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 說是去北海道, 但受限於過年假期不長, 只能安排四天行程, 爲了確定地點, 爲了老公溫泉旅館的一泊二食, 爲了我的露天泡湯, 找了許多旅遊書, 討論了好久, 才終於決定以雪祭為主要目的, 從道央的札幌延伸到附近的支芴湖和小樽, 至於鄂霍次克海的流冰, 則因為距離太遠, 就當做下次再來的目標!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支芴湖冰濤祭

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小樽運河燈節

 

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 札幌雪祭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 日本的冬季屬乾冷, 幾次冬天到日本, 即使只有6, 7, 只要防風防的好, 感覺像台北的15! 只是, 想到北海道的雪, 心裡還是有些懼怕; 為了能盡情玩樂, 我們非常乖巧的遵照書上指示, 防水手套, 雪褲, 雪鞋早早就給他準備起來, 這些裝備雖然也花了不少錢, 不過事實證明, 有穿有保佑啦!  這點, 在最後ㄧ天, 我們恢復ㄧ般穿著走在街上時, 有深刻的體驗!  回來台北, 正巧ㄧ波寒流來襲, 寒到骨子裡的溼冷, 穿著同樣厚度, 同樣件數的衣服, 感覺上竟然比我們在北海道時還冷.......

 

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避免陽光在雪地反射的刺眼, 太陽眼鏡也很重要!

 

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     冰的溜滑梯~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全副武裝, 躺在雪上也OK!

 

         日本女性的穿著大體以年齡, 進入職場, 結婚生子為分界線, 幾乎可以在第一眼就判別出其年齡或角色, 獨樹ㄧ格的如羅莉塔系, 浪漫系, 視覺系等算是例外, 各個城市的風格也有所不同, 城鄉的差異更是明顯; 東京當然最為時尚, 九州的大城~福岡, 就比較...沒那麼時髦, 而長久以來被我認定為以畜牧為主的北海道, 對於主要大城~札幌, 並不覺得會時髦到哪裡去.  誰知, 札幌的時尚程度直逼東京, 女子們個個打扮的妖嬌美麗”, 讓人眼睛為之ㄧ亮, 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!  最最恐怖的是每個城市的高中小女生都相同, 不論多冷, 就算下雪也還是超短的迷你裙, 實在是有夠厲害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ㄟ...正面是很有看頭的啦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真的很短!

 

         出國旅遊, 吃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議題, 按圖索驥找餐廳之外, 熟悉的Mr. Donuts還是超市撿便宜也是一定要的. 此次時間不夠, 必須有所取捨, 雖說行前就有覺悟, 但真的無法吃到成吉思汗烤肉, 螃蟹海膽..., 還是非常遺憾! 所幸我們第一天在溫泉旅館的晚餐超棒, 後來買的有的沒的也不錯吃, 也算是小有補償了!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 往小樽運河的路上, 現烤扇貝香味四溢 

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小的扇貝, 好~好~吃!

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 加了奶油的馬鈴薯也很讚~

 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比台北的好吃許多, 正式店面才買的到玩具, 車站裡的只有集點數!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 這趟北海道之旅, 改變了許多先入為主的觀念, 對於這塊兼具自然美景又時尚的大地, 我有著繼續探索的欲望, 念著還沒拜訪的城市, 想著還沒嚐到的美食, 希望...希望...希望...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unny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